115科技为何选择阿里云?

“当数据量上到百PB级这个规模,资源投入、成本效益这些因素更需要综合考量,仔细权衡。”赖霖枫表示。

史上最大规模数据迁移是怎样炼成的?

一方面,设备机房面临不得不搬迁的“窘境”,另一方面,与运维经验增长“比翼齐飞”,资源瓶颈日益凸显。

上云还是不上?

初步了解厂商相关信息,简单核算后,赖霖枫和他的团队发现上云其实是可行的,不如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把精力都投入到业务上。

接下来就是评估各家方案,做决定。

“我们最后采用的思路就是和阿里云提议高度一致的方案。”赖霖枫表示,“阿里云的迁移方案整体性非常强,涉及文件迁移、网络迁移、业务系统迁移,不同模块是相互区分的。包括阿里云特色的‘闪电立方’服务,针对MySQL二次开发的能力等,都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据了解,此次合作中,阿里云为115科技量身定制迁移方案,为确保115科技的业务不受任何影响,方案将不同地区物理机内的数据与云上的放置位置进行了一一对应的规划,保证每一比特数据都有迹可循,并制定了非常有效的物理机回收计划。

赖霖枫表示,与阿里云合作,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速度快,整体迁移仅耗时45天,创造了新的“中国速度”。二是充分保障用户数据安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严格遵循“加密→解密→进库”规范,一步都没有省。

坐享云上“好风光”

现在115科技正在深度使用阿里云的ECS、CDN、DTS、SLB、OSS、MongoDB等服务。

基于阿里云优质的BGP网络和CDN节点,不少用户反馈,访问网盘更加流畅,下载速度也更快了。

而据115团队技术指标统计,与自建数据中心相比,上云后带宽卡顿大幅减少,至少降低10倍。成本方面,存储和带宽消耗均显著下降。

“当然,我们的‘换盘小分队’也就地解散,回归到更有成就感的岗位。”赖霖枫笑称,“一切调整的核心都是更加专注业务创新,做用户喜欢的产品。”

说起上云后带来的变化,除了基础架构层面的关键性能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对业务层面的助力。

上云后,115科技旗下应用中常见的语音转文字、图片/视频转码等作业速度明显提升。同时,之前已经停掉的分享功能也重新向会员开放。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快速地对网盘内容进行分类打标,还能智能搜索,文件在线查看更加快速顺畅。

赖霖枫介绍,更多后续产品创新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以前很多不能做的事,现在都能放手去做了。”

据了解,项目成功实施后,阿里云团队与115产品团队建立了联动机制。阿里云会将接下来几个月将要实现的一些新功能、新特性等信息第一时间给到115团队,包括使用场景和相关建议说明,以方便后者及时评估,在产品预览阶段就充分调研方案的可行性,进而帮助加速产品研发创新,创造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和业务价值。

“115科技一直是做业务出身的。虽然这些年团队做了不少底层运维的事,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拓展更丰富业务的初衷和目标一直没变。上云真正意义上让我们解放了双手,挣脱了束缚,有精力和人力去研究创新的产品体验。过往的成就令人骄傲,崭新的征途已在路上。”赖霖枫总结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