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六届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获奖作品<br>——优秀奖 赵卓斌《继续沙龙,路就在脚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GDPhoto.CN

广东省第六届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获奖作品
——优秀奖 赵卓斌《继续沙龙,路就在脚下》

作者:赵卓斌 来源: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 时间:2008年6月30日

  这里所说的沙龙摄影,指的是介于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偏重个人欣赏,适合在朋友圈(沙龙)流传交流的,以追求美学价值为主的摄影形式。

  近年来,随着对摄影的价值和意义的重新审视,人们越来越多地把视点转到摄影的纪实特性上,因此,以追求画面唯美为主要目的的沙龙摄影几乎在一夜之间遭到“忽视”。摄影到底该不该追求美?沙龙摄影是不是一条错误的路?该往何处去?很多人对此彷徨茫然,大有偃旗息鼓、准备改弦易辙之势。

  从多元化角度看,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说明它有特定的价值,同样,任何一种摄影形式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价值和意义。不论从历史、现实,还是从未来分析,沙龙摄影的路虽是曲折,但却一直宽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沙龙摄影既然从历史中走出一条大道,就必然会继续拓宽,走下去。

[NextPage]

一、沙龙摄影的历史作用及现实危机

  沙龙摄影在摄影史上留下了两个精彩的定影:

  1、沙龙摄影为摄影在艺术殿堂争得了一席之位

  一个世纪之前的视觉艺术,一直就被绘画统治着。摄影技术诞生后,尽管着力模仿绘画,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不被艺术所接受,人们只是把摄影当作技术,当作一种复制、保存和传达信息的工具来使用。

  几代摄影人的摸索和争取,仍不能让摄影进入艺术之门,直到1891年维也纳绘画沙龙举办的那场摄影展,那从4000幅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600幅画意风格的摄影作品,才使摄影首次登上了艺术的殿堂。这是一个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展览,它在提升摄影艺术价值上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此后,英国的摄影团体“连环会”(The Linked Ring)在达德利画廊(The Dudley Gallery)举办了一系列称为“摄影沙龙”(The Photographic Salon)的展览, 建立了“沙龙摄影”这种以追求美学价值为主旨的摄影形式,并在欧美各地逐渐得到认可和普遍使用, 沙龙摄影的发展,成功地将摄影提高到艺术的地位。到20世纪初期,沙龙摄影成了艺术摄影的代名词,在这个时期中,所有与艺术创作有关的摄影活动几乎都以摄影沙龙为载体,沙龙摄影影响并规范着摄影的技术和风格。

  摄影从纪实通过沙龙走向艺术,这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纪实,只是一种记录,一种记录技术;沙龙,才会产生艺术。文学也好,绘画也好,如果把一个人描绘成一个头两只手,那只是一种描述,但如果你把一个人描绘为三头六臂,描绘成千手千眼,那就是艺术,那才是艺术。摄影同样如此,你拍得清晰,那是技术,拍得模糊,那就有艺术,而一张照片,当你能拍得既有清晰又有模糊,那就是作品了。

  苏珊·桑塔在《论摄影》中指出:“摄影镜头将我们从柏拉图的洞穴困境中解放出来。摄影在教给我们新的视觉模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和扩大我们既有的观念,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值得看,什么东西允许看。摄影是一套看的语法,更是一套看的伦理。” 对主观现象的表现,对客观现象的再创造,这才属于艺术的范畴,也正因此,沙龙摄影使摄影走入了艺术的殿堂并占有一席之位。

[NextPage]

  2、沙龙摄影为摄影艺术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沙龙摄影成功地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之后,摄影的创作活动便被纳入到更广大的艺术体制,从中接受评价并向更高的艺术领域发展。以沙龙摄影为主调的西方国家众多的摄影组织,在推动摄影的发展上均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这主要是着力于摄影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世界各地的摄影协会成为摄影艺术资讯及活动的中心,竞相仿效法国沙龙展的模式,举办摄影比赛及展览活动。

  当摄影传入中国之后,当年中国许多摄影家积极参与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等摄影沙龙组织的活动,并在中国展开了类似的活动,有效地为中国的摄影事业积蓄了厚实的基础,培养了中国的几代摄影家。

  改革开放以来,雅俗共赏、相对容易捕捉、营构出来的沙龙美很容易便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追捧,而这种唯美的作品也迅速被饱受多年文化干渴之苦的广大民众所喜爱,从因使这种唯美的沙龙风格一时间成为时尚和主流,沙龙式的影展影赛也迅速在各地开展。伴随着沙龙展而来的是社会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日增,甚至在影展影赛奖牌奖金的鼓舞下,众多专业摄影者也和业余摄影者一样热衷于沙龙摄影,形成了空前的摄影热潮。这种情势,对摄影的普及和摄影技艺的提高,乃至丰富文化生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20世纪末,随着各种门类的摄影蓬勃发展,摄影展览的题材和风格也日益多样化,沙龙摄影的阵地大大缩小了,尽管如此,沙龙摄影仍然是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和基层摄影组织所喜爱的基本风格。沙龙摄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运作方式,即用评分积分、颁发奖牌等办法,继续吸引着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兴趣,激励他们投身到摄影艺术创作中。

[NextPage]

  摄影从记录走向艺术,打破了人为在风格和形式上的限制,使摄影的作用范围极速扩大,有效地推动了摄影艺术的普及和发展。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对摄影价值和意义的反思,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沙龙摄影,并比较理性地认识沙龙摄影的局限和不足。

  长期的沙龙氛围使沙龙摄影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缺少强烈的社会感;二是不能站到艺术的前沿。

  沙龙摄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美。语言为目的服务,追求美特别是形式美便成为其独特的表达语言。因此,沙龙摄影语言将摄影的某些特性比如构图、用光、质感、影调等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摄影的另外一些特性则加以忽略,特别是对影像的真实性和社会责任感等现实问题少有注重,甚至为追求强烈的形式感或所谓的“视觉冲击力”而舍弃了现场感、真实感和事件本身的冲击力。另一方面,由于沙龙摄影秉承西洋古典画派严谨、精致的传统,使其长期以来题材范围狭小、缺少变化,在表现形式上也几乎百年一贯制,缺少创新、突破,因而给人造成一种“小资”、规矩、不求上进、孤芳自赏的感觉。正是因其“不上不下”、“无所作为”,沙龙摄影长期以来易受批评。

  沙龙摄影上述的特点和不足,使其在摄影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面临着两大危机:

  一是艺术表现手法上的限制,使沙龙摄影的发展路子越来越窄。人的思维是无限的,但表现手法却是有限,加上一贯以来形成的诸多技术框框的束缚,使艺术创造产生局限。

  二是“回潮”使沙龙摄影遭受“雪上加霜”的冲击。有人说,流行的东西,都会有一个重复式的轮回。近年来,对纪实摄影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使本来已在彷徨的沙龙摄影遭到一波更大的价值危机冲击。

[NextPage]

  二、沙龙摄影的实质


  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抓住事物的发展规律。沙龙摄影的过去和现状,至多只能预示一个短期的发展方向,要真正把握沙龙摄影的发展规律,我们首先必须深入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沙龙摄影的实质。
沙龙摄影究竟是什么?


  沙龙摄影就是一种“艺术的纪实”,或“纪实艺术”。这种纪实既超出对客观现象的“白描”,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现象的纯主观表述,而是一种以客观现象为基础的主观创造。沙龙摄影是“天马”,但不“行空”。因此,沙龙摄影是一种更大众化、平民化的,更有现实价值和现实效用的艺术摄影。

  佛家有句名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与色其实就是同一回事,只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或说在不同环境、不同时空的两种不同表现罢了。如果说纪实摄影是“色”(对现象的客观描述),那么沙龙摄影可以理解为“空”(对现象的主观描述)。其实,即便是对事物的客观记录,本来也是空,因为那毕竟不是事物(自然现象)的本身;同样,通过沙龙的创造性表现,那虽然不是事物(自然现象)的“自然性记录”,但也是事物的“表述性记录”,它创造或反映了一个全新的现象,那也是“色”。

  所以我们认为:沙龙摄影与纪实摄影其实是摄影的两个不同表现,其实质都不是现象的再现,而是一种现象(自然或心理)的反映和记录,只是各自所反映或表现的侧重点不同。沙龙摄影与纪实摄影没有对立,却是统一,分别是摄影性质的两个表现形式。

  如果说纪实偏重于内容,那么沙龙则偏重于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相符的、和谐的;如果说纪实偏重于真,那么沙龙则偏重于美,真和美,不是对立,而是统一;如果说纪实偏重于客观,那么沙龙则偏重于主观,客观与主观是一致的,主观是客观的反映。

[NextPage]

  对客观事物的记录是复印,是对自然、人文现象的一种复印,但沙龙更多的是创造,是在自然、人文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主观意识的再创造。复印是一种技术,而创造,就需要艺术了。而从本质上看,这种创造也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反映,是对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纪实”(记录),因此,沙龙,也有纪实的属性。

  沙龙摄影从原始的纪实摄影中发展起来,保持了摄影的记录属性,但更主要的是赋予摄影更多的内容,这种内容就是超乎记录之外的主观因素,属于超现实的东西。摄影就是“用光绘画”,光线是摄影的生命元素,那么,如何用光,特别是如何艺术地驾驭光线,是摄影艺术性的表现。沙龙摄影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光影的艺术化。在沙龙摄影中,光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视觉介质,而是摄影师表达和传播思想感情的媒介和手段,因此也可以说,沙龙摄影比纪实摄影高了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就是对现实的再创造。

  记录,只是技术,创造,才能成为艺术。而沙龙摄影,正是一种“创造性的记录”。有人说过:“纪实摄影是记忆力的物质化,并经常通过封存记忆完成遗忘的过程”(邱志杰),那么,我们认为:沙龙摄影应该就是思维的表述,并通过表述来完成思维的传达。

  摄影的“记录”功能是摄影最基本的特征和本质,但我们不要把这种记录狭隘地圈囿在对物理现象的描述上。
就算是单纯的记录,虽然你可以不要主观,不要创造,只是现象的直接复印,但如果一幅记录相片,能够在角度、光影、构图等等方面来突出你需要记录的或是人们更加关注更加感兴趣的方面,那不是更好的记录么?而讲究在角度、光影、构图上产生美感的记录,正是沙龙摄影的主要内容。

[NextPage]

  即便是纪实摄影,甚至是对真实性要求十分严格的新闻摄影,也需要美,也要讲究美,因为图像带给人的是特定的视觉感受,它有特定的构成要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要素,就无法拍出优秀的作品。从大量现实的纪实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凡优秀的作品,其构图、光影、色彩等方面都很讲究,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吴印咸的《白求恩大夫》、《拓垦》,兰奇的《拖拉机耕过的郊外》,亚当斯的《塞班岛》,威尔斯的《手——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等大量纪实作品,都是很富有美感或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其构图或光影处理都独具匠心。2006年“荷赛”中,一对母子的特写照片被评为最佳年度照片,“荷赛”评委会主席科尔顿评价说:“这张照片包含了一切:唯美、惊恐和绝望,它简洁、精致而感人。”这也说明,在“荷赛”这样“纯新闻”的赛事中,也是讲究“唯美”的。

  再如广告摄影,本来就应该属于“纪实”的摄影,你必须去向受众表述产品的状况或特性从而使受众了解和喜欢你的产品,但是,如果你只是对一个产品进行“记录性描述”,哪怕是把它拍得栩栩如生犹如实物再现,也不一定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而通过主观上的选择性表现,经过“表述性记录”,才能把你最想展示给受众的那一部分更好地表现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果拍照只是为了记录,如果把拍照极限于对客观对象的实录,只考虑表象性的所谓“真实”而不追求摄影中的“美”,那么,照相机只要做成一个傻瓜式的“大自然复印机”就可以了,还要那么复杂干什么?傻瓜相机已经把专业摄影的问题给取消了,因此,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纪实摄影,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这种任何人都可以去做的“纪实”,包括无方向性无选择性的对垃圾事件的记录,更多的只能是制造出浪费资源的“记录垃圾”,我们的摄影者也都只是一个记录的工具,你即便最终能造就一大批的摄影匠,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师、艺术家。

  而从本质上来说,也不存在纯粹的“纪实”。一幅照片,拍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拍,包括选择场景、角度、光圈组合等等因素,无一不与摄影者的个人主观意识有关,也就是说,任何一幅照片,都包含了主观的成分。

[NextPage]

  单纯追求“纪实”,片面强调“客观”,往往会让人们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现象的提炼,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象和细节的“绝对”真实,缺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塑造,这实质上是对现实的庸俗化,有时甚至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 纪实摄影的“记录”属性将摄影局限在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而沙龙摄影的“创造(艺术)”属性,却让摄影摆脱了对客观现象进行单纯记录的圈囿,让摄影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记录,有着历史的使命和意义,而创造,却有现实的作用和价值。摄影有纪实的一面,但同时,也必须有超现实的一面。从历史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对摄影有着两套不同的评判标准。沙龙摄影与纪实摄影有着各自不同的评判标准,而这两套评判标准有着不同的意义,没有可比性。然而,我们却往往以一个标准去衡量两个没有可比性的事物,这会让我们走向一个极端而同时否认另一个极端。当摄影技术刚刚发明并进入生活时,人们总会以“艺术”的标准来衡量摄影,因而拒绝它进入艺术的殿堂,而当摄影逐渐被艺术所接受并成为艺术的时候,人们又往往忘记了摄影“记录”的基本属性,在一片“沙龙”中否认摄影的纪实价值。而现在,当人们玩足了沙龙,开始审美疲劳,反过来重提纪实的意义时,又以“历史”的标准来衡量沙龙摄影,觉得沙龙摄影好像走错路了,走到尽头,迷茫了,彷徨找不到方向。其实,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提倡纪实并不是说就要否认沙龙,就像发展沙龙也不能反对纪实。纪实与沙龙是摄影两个功能(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的发展方向,是内容与形式“两条腿”,一物两面,其本质都属于摄影的内涵,因此,两面都要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不要把摄影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角度,孤立地把摄影的某一功能视为其全部,而应该全面对待,让纪实摄影和沙龙摄影有它自己准确的位置,让它们回归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上去,发挥应有的功能。对艺术风格的喜爱和追求可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花入各眼”,我们既不能因为喜欢某一形式就把它说成无所不能,也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一形式就把它说得一无是处。纪实摄影与沙龙摄影是摄影两个相互依存的不同表现形式,缺少一个,都会造成摄影的失衡。只有提倡摄影的多元化,让各门类、各流派的艺术形式同生共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推动整个摄影事业的进步,促进整个摄影事业的繁荣。
站在现实的角度我们去纪实,站在超现实的角度我们去沙龙,但我们不提倡骑在墙上搞杂交,结果产生既不纪实又不沙龙的怪胎。

[NextPage]

  三、沙龙摄影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审视摄影,进一步探讨纪实摄影与沙龙摄影的关系。但那都只能属于艺术创作手法上的比较。在艺术创作领域,手法无所谓好与坏,无所谓对与错,存在即价值,那种简单地认定纪实摄影就是有意义有价值而沙龙摄影就是颓废和落后的观念,显然是不足取的。摄影人的文化背景不同,爱好兴趣不同,反映到其作品中,也就出现了内容、形式和风格的千姿百态。我们提倡百花齐放,不能一味强求某一种创作方向。摄影的表现形式趋向多样化,摄影的创作内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当我们认清了沙龙摄影的实质之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不是沙龙摄影要不要发展,而是要向何方向发展,如何发展。

  我们认为,新形势下,沙龙摄影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继续艺术,并走向艺术。沙龙摄影让摄影成为艺术,而沙龙摄影最终也将走向艺术。

  摄影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绘画(用光绘画),只不过“画板”与“画笔”与传统的绘画不同,而且比传统绘画多了一个“可复制”的特性。绘画的本来目的应该是为了记录,是对某些事情、某种现象的记录,但后来,从白描到速写到工笔,而发展到写意,便逐渐成为艺术了,西洋画也是从原来的写实发展到抽象。因此,摄影的发展也将与绘画一样,从记录走向艺术,从以客观描述为主,发展到带更多的“观念”去创作,甚至是创造。

  绘画有画匠和画师之分,你临摹的、复印的再逼真,也只是技术,只是画匠,而只有创造了,有自己主观的东西在你的作品里面,那才有艺术,才能成为画师。摄影应该也有匠和师的分别,而能成为摄影师的,必定与艺术有关联。记录只是技术,而创造,才能产生艺术。摄影是一门艺术,因此,一个真正完美的摄影师,应该是一个艺术家。

  当然,孕育的过程是艰辛的,而分娩之前的阵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任何艺术流派的诞生,都将从人们异样的眼光中走出来。

[NextPage]

  中国的艺术摄影可以说是从沙龙开始,而后来众多的摄影艺术家,包括自成流派的艺术大师,也曾经从沙龙摄影中走出来。简庆福的作品属于典型的“沙龙摄影”,郎静山的作品也是“沙龙摄影”,陈复礼的作品仍是“沙龙摄影”,他们都是为摄影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代大师,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从艺术角度讲,简庆福先生重光影讲形式,是沙龙摄影的代表;郎静山先生用相机及暗房来替代传统国画的笔墨,是沙龙摄影的一个突破;而陈复礼先生的“影画合璧”,则是沙龙摄影的一个新起点。这并不是说(也不可能)要像陈复礼那样找众多的书画名家来“合璧”,而是作为摄影后期再创作的一个思路,一款创意,一种形式。陈复礼当年为探索沙龙摄影在表现形式上的新突破,尝试了“影画合璧”,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只是苦于受技术的限制,只能后期在影像作品上加上字画。而今,随着电子暗房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艺术表现的局限已被打破,从一底拍摄,到多底合成,再走出影画合璧,这种表现手法,应该大有可为,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虽然,大量的PS创意作品,目前还不能被摄影界完全接受,但,也已经预示着沙龙摄影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沙龙摄影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但不会停滞,而且还将继续发展,沙龙摄影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宽阔的天地。我们认为,我国的沙龙摄影也不是泛滥,而是发展得还远远不够。这方面的理由是:

  1、我国的摄影事业还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还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过程,特别是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零后期成本”的数码影像,正以前所未有的几何级数速度增长和普及,大批的摄影爱好者还需要严谨的基础训练。而沙龙摄影,走的正是低门槛、易普及的大众化道路。沙龙摄影是一个培养摄影后备军的大学校,很多摄影专业人士甚至卓有成就的摄影艺术家都由沙龙摄影起步,最后走上专业摄影的道路。因此,沙龙摄影不仅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仍将大有所为。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沙龙摄影追求唯美,这种追求及记录万物美感的摄影方式除了让摄影者的心灵得到慰藉外,也使普通大众最容易体验到美的历程,因而也非常容易得到大众化的认同和喜爱。对于广大的摄影爱好者而言,从沙龙入手,追求美的光影和形式,更富有趣味性和亲和力,因此,不管摄影科技如何演变,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创造活动,仍将会生生不息地持续下去。

  3、沙龙摄影的运作方式和比赛、奖励模式,也让初入门者更易于参与。诚然,沙龙摄影中有人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很高境地,但对多数人来说,这种摄影模式仍然只是一种受欢迎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虽然目前国际国内都在对摄影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但沙龙摄影并未停止发展,参与者也有增无减,各国的沙龙组织均拥有数量庞大的摄影爱好者群体,并继续经常性地举办国际沙龙摄影比赛及展览。

  4、从目前整个世界摄影现状来看,西方国家沙龙摄影仍然赛事不断,日益发展,而我国以沙龙摄影为主题的专业影赛,却仍难得一见。近几年,我国在“荷赛”中获奖人数逐年增加、获奖档次逐渐提高,但在国际沙龙摄影赛事中,却获奖寥寥,这正好说明我国的沙龙摄影距离世界水平尚远,还有可努力、可发展的广阔空间。

[NextPage]

  当然,鉴于目前沙龙摄影出现的彷徨和低迷情况,我们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推动沙龙摄影进一步发展,必须放开两个束缚:一要放开思想上的束缚,克服“走到尽头”的悲观思想,坚定信心,大胆从这条路走下去;二要放开技术上的束缚,大胆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电子化暗房技术,开辟出新的创作大道。

  要发展就要有创新,创新成就艺术,也是艺术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创新,另一个是形式上的创新。作为摄影,这种创新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赋予新的内容,即从客观记录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主观成分;二是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表现在暗房方面的技术、技巧。

  摄影艺术上的雷同,原因在于人的思想的雷同,因此,要创新,首先必须是观念上的突破。就摄影技术而言,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摹写、复制自然美和客观情节,而应该更加直接地去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去宣泄人的内心情感和主观意愿;就摄影艺术而言,我们也应该追随和发展具有个性特征的东西,这种个性特征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和理念。摄影作品是摄影者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客观事物的混血儿,因此必须在每个创作过程中注入更多的主观看法和艺术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艺术。

[NextPage]

  创新无止境,艺术无止境,人的主观灵动性是一个不竭的艺术源泉,因而思路无止境,对于摄影内容的创新也永无止境。从这条路走下去,沙龙摄影的发展也无止境。

  在技术手段上,传统暗房技术的物理局限,限制了人们的创作手法,然而,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对艺术感兴趣的朋友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告诉他们手里的相机并不只是简单的“记录”工具,而是创作的资源。当然,仅有拼贴并不能成为艺术,不是能PS就能出有艺术的摄影作品,不是会拼贴就能成为艺术家。沙龙的方向是艺术,沙龙的前景是艺术,艺术生命更重要的是内容,但我们说过,人类的主观意识是灵动的,思想是无限的,受限制的只仅仅是表现的手法和技术。电脑技术的普及,“电子暗房”的方便性和易用性,使我们在摄影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又出现了一个广阔无边的新天地,它将以更新、更方便、更全面的技术和创作手法,为沙龙摄影打开一条宽阔的新路。